《三国演义》估计大家都不陌生,特别是80后和90后那更是看着三国长大的。但是你们知道《三国演义》在国外流传的情况吗?
按照记载,国外最早翻译《三国演义》英文版的是清朝末年一个传教士,名叫约翰·斯蒂尔。其目的非常匪夷所思,当时他开办着一所教会学校,里面的中国学生与现在一样,缺乏学习英语的热忱,单词也懒得背,怎么办呢?
斯蒂尔就想到了将一[文]部分学生们最耳熟能[章]详的三国故事翻译成[来]英文,再作为英文教[自]材讲授给他们,虽说[历]开启了《三国》外文[史]翻译的先河,但说白[大]了还是针对中国人,[全]那时候的西方人对《[网]三国》还是知之甚少[文]。
一直到了民国时期,一个叫做为“邓罗”的英国人才终于完成了《三国演义》的全文翻译,并将其交给了位于上海租界的“别发印书馆”出版。
邓罗是大清海关的长期雇员,他的中文造诣十分深厚,但他翻译的《三国》却没有在洋人之间产生多大影响,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忘记了一件事:在书中增加必要的注解和地图。结果,不熟悉中国历史的西方读者一见到书中的大量人名和地名,就感觉不知所云,跟看天书一样,能坚持读下来的人就更少之又少了,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上世纪80年代才有所改观。
相比之下,《三国演义》在东方尤其是日本的传播就要顺利得多了。早在《三国演义》刚开始风靡中国的时候(明代),它就传到了日本,并很快成为了全日本各阶层都非常喜爱的作品。
日本人的“三国”与我们中国人脑海中的“三国”故事并非完全一致。日本人读到的“三国”故事既不是罗贯中的小说《三国演义》,也不是陈寿所著的《三国志》历史,而是日本作家吉川英治于1939年至1943年中创作的日语版小说《三国志》。在这部小说里,他综合了《通俗演义三国志》 等译本的资料再次进行创作,省去了原著里精彩的战争打斗场面,而着重于刻画人物形象。虽说我们之前说过《三国演义》并不能当做三国历史来看,但其中确实还有很多历史。
在与明朝同时期的日本战国时代,很多武士都将阅读《三国》当做一种消遣,甚至还有一些人把它作为军事战略的指南,玩的是“半本三国平天下”。
例如:在三方原之战中,德川家康就效法诸葛亮的空城计,骗过了武田信玄。这种热潮经过江户时代、明治维新,一直持续到现在,《三国演义》早已经成了日本家喻户晓的作品。
虽然在流传途中,《三国演义》被描绘的和历史相差很大,但是不得不说日本对《三国》的追捧。小编记得小时候玩的很多三国类游戏,都有日本游戏公司的影子。
历史大全897698882